10月30日,54岁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商业周刊》网站发表文章称,“身为同性恋者我感到很自豪。我从未否认过我的性取向,但我也从未公开承认过,直至现在。让我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我很自豪成为一个同性恋者,我认为,成为一名同性恋者是上帝赐予我的最伟大的礼物。”
尽管在同性恋社群,关于苹果CEO是同性恋的消息早已疯传了多年,因为库克本人并未亲口承认,公众仍只当成八卦消息来传播,这次库克的公开出柜,还是给全世界的网民带来不小的震撼。
欧美同志平权已经取得很大成功
可以说库克能够公开出柜,跟美国这些年同性恋运动所取得的进步密不可分。
今年10月初,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对阿拉斯加州第一起同性婚姻禁令诉讼做出宣判,法院认为该州禁止同性婚姻违反了宪法。美国联邦地区法院的法官博尔盖斯表示,阿拉斯加州对同性婚姻的禁令违反了原告被宪法赋予的人权。
博尔盖斯在宣判书中称,阿拉斯加州不仅禁止同性婚姻,还拒绝承认其他州为同性婚姻立法,这种偏见违反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赋予的平等权利。此前联邦上诉法院已经就内华达州类似案例做出了违宪判决。
美国最高法院10月6日做出决定,不再审理要求维持同性婚姻禁令的上诉,这意味着最高法院默许同性婚姻合法化。法院的这一判决,使得同性婚姻在犹他州等五个州正式合法,预计未来几周内美国将会有35个州同性婚姻合法化。
将视线移到欧洲,自荷兰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后,整个欧洲大陆近年来已经有超过10余个国家同性婚姻合法化。
今年3月29日,英国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英国首相卡梅伦、自民党副首相克莱格和在野工党党魁米利班德纷纷对同性恋新人们表示祝贺,卡梅伦评价这是英国的重要时刻。卡梅伦说:“当相爱的人被法律所分开,那就应该是法律需要被修改。”
9月6日,50岁的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戴维绅在英国驻华大使的见证下,与他33岁的中国男朋友张志鹄缔结了婚姻。在中国,他们是第二对登记注册结婚的英国同性恋伴侣。“虽然他违背了我的传统,但我仍旧给他最大的祝福。”张志鹄的父亲在婚礼上说。
这场婚礼,在中国的社交网站上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有人送上祝福,有人却叫嚣着让戴维绅“滚出中国”。
英国是世界上第16个正式承认同性恋婚姻的国家。从今年6月起,英国在24个国家的使领馆都可以给同性英国公民注册结婚,以支持每个公民拥有平等的权益。
欧美同性恋者今天所享有的平等权利,在几十年前几乎难以想象。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的同性恋者更多是为尊严而战,当时,同性恋不仅受到外人的歧视,连同性恋者自己都觉得自卑,悲情伴随着很多同性恋。于是“Pride”一词开始在同志社群流行。
1973年,美国精神病协会根据大量的研究发现,接受了性倾向正常变式说,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除去。美国心理协会也于1975年通过决议,指出性取向与人的判断力、智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无关,明确反对一切基于性倾向的歧视。美国精神病及心理两大协会的立场和态度,为同性恋群体在精神上松绑,疾病的枷锁终于被去除。原来指代同性恋(者)的词语Homosexual因为是医学名词,也被同性恋社群逐渐抛弃。
六七十年代的同志运动吸收了黑人平权运动、性解放、女权运动的营养,在全美范围内酝酿和发展,代表着对传统的反抗,很多大学生也参与到同性恋的游行中。借鉴了黑人平权运动“Black is beautiful”的口号,同志社群打出“Gay is good”,给自己加油。80年代初,艾滋病最早在男同性恋群体中被发现,早期甚至被认为是“同性恋瘟疫”,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病,恐慌的气氛代替了早年的悲情,同志社群人心惶惶。最后,科学帮了大忙,抗病毒药物的发明,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克林顿当总统以前,美军完全禁止非异性恋人士服役。他执政后,美国国会1993年通过一项禁止公开性倾向的同性恋者在军中服役的法律,推行“不问不说”(Don’t Ask,Don’t Tell)的政策。2010年12月22日,奥巴马签署废除“不问不说”政策的法案,这个存在了16年的法律寿终正寝,在这期间,约有1.4万名美国军人因公开同性恋身份,不得不脱下军装。
在奥巴马2012年竞选连任时,他公开支持同性婚姻,华盛顿智库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约47%的美国人支持同性婚姻,43%反对。公众态度在10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变。
奥巴马2012年5月首次公开支持同性恋婚姻,强调具体情况“因州而异”,而到了今年10月21日,奥巴马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称,在“平等保护条款”保护下,美国50个州都应该允许同性恋婚姻。奥巴马表示,从他就职总统以来,在同性恋婚姻问题上最高法院做出的最好裁决,奥巴马认为社会在改变,法律也需“跟上”。
在联合国层面,秘书长潘基文多次呼吁,要保护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的权利,创建一个包容的社会。
欢迎光临 腐漫控 (http://182.237.3.195/) | Powered by Discuz! X3.3 |